家庭探訪關懷與佈道事工

蔡昌佑


    現在的台灣,還會有沒飯吃的人嗎?答案是:有的。甚至有孩子在寒冷的冬天只有短袖衣物、睡在斷垣殘壁,近乎廢墟的房子裡(若可以稱為房子的話)。而最直接造成這類現象的原因,就是「家庭失能」。

    

    令人難過的是,這類「家庭失能」有極大的比例會代代相傳。個案一:未婚媽媽,分別與三個男人生下四個小孩,年齡介於二至八歲,媽媽與小孩同住。個案二:高齡爺爺,以打零工維生,雖育有二子一女,但兒女均長期失業、居無定所,且男女關係複雜,非婚生子四人,目前一家共七人,住在大約十坪的鐵皮屋內,有一未滿兩歲孫子在寄養家庭。個案三:夫妻都有穩定工作,並育有一男一女,在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中,卻隱藏極度緊繃的關係,距離離婚僅有一線之隔。

    試問,在如此環境中成長的孩子,會有什麼樣的家庭觀與價值觀呢?小一就開始逃學的阿明(本文皆使用化名)說:我不要讀書,我要去工作賺錢。小一的阿祥因不願意聽老師的規勸,拿起鞋子就丟向老師。小二小三的小宇和小雲說:我們不需要有爸爸,沒有爸爸會更自由、快樂。其實,這樣的個案與孩子一直存在我們身邊,在高聳的大樓裡,在陰暗的巷弄內,您看見了嗎?

    進入陌生家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若想要有進一步的關懷、陪伴、聊福音,更是高難度的挑戰。話雖如此,我們還是想方設法接觸這些需要的家庭。例如:

  1. 拜訪里長、學校:希望他們成為工福接觸弱勢家庭的媒介,再以贈送物資、禮券的方式進入家庭。
  2. 經由轉介:當工福持續在「弱勢家庭」這一領域使力時,漸漸地會有一些教會、機構或個人認識工福,進而轉介或邀請配搭,一起進入家庭成為服事團隊。
  3. 說故事(公園、學校、圖書館):在活動的過程中,工福同工有許多機會接觸家長和孩子,並與他們建立關係。雖然這類的接觸離進入家庭還有一段距離,但仍是一個撒種的好機會。

    在進入家庭後才發現,有更多、更複雜的人事物困擾著這些家庭,過程中我們學習從聆聽、陪伴開始,一步步的認識他們,當中有歡笑、有淚水,更有許多對現實的辛酸與無奈,甚至是一絲絲的期待,都成為他們遙不可及的夢想!記得在一次的探訪中,我們問爸爸孩子是否有女朋友?爸爸說:孩子知道家裡的情況,所以不敢交女朋友。這時的我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?

    同一個家庭,有一次先生提到:再過幾天,就是他們夫妻的結婚紀念日了(好像快四十年了),但從來沒有慶祝過。我們立刻抓住機會,告訴他們說:我們買蛋糕來家裡,一起慶祝一下!就這樣,買了特別的蛋糕(因先生有糖尿病,小腿截肢。)與他們一同歡度結婚紀念日。之後我們的關係更深了,然後他們也決志信耶穌了。

「耶穌走遍各城各鄉,在會堂裡教訓人,宣講天國的福音,又醫治各樣的病症。他看見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;因為他們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。」(太九:35-36)  工福一直在學習耶穌走遍各城各鄉、走進大街小巷,為的是可以遇到更多的機會去關懷弱勢、分享福音。願神親自感動您,一起在這世代與神同工,得著失喪的靈魂。

 

工福同工探訪弱勢家庭

 

(工福同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