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邱顯正

一、本地跨文化宣教異象

     隨著全球化、都市化時代的來臨,今天的教會不難發現有許多外國人士在我們身邊,也就是所謂「格魯班化」(glurbanization = globalization + urbanization)的機會之窗。他們選擇離鄉背井,來到我國工作、求學、生活,甚至是與本國人結婚,成為新住民;他們的身心靈在異地異鄉何等需要協助!而關愛異族寄居者,也為了傳統海外跨文化宣教,開啟另外一道門,亦即愈來愈為人所熟悉的本地跨文化宣教,或叫家門口的跨文化宣教機會。

二、關心寄居者的聖經基礎

    聖經教導我們的大誡命是要「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盡力愛主,也要愛鄰舍如同自己。」神不斷提醒以色列人要善待寄居者,因為他們也曾在埃及做過寄居的。明顯的經訓,不勝枚舉,其中犖犖大者如下:

   「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,不可割盡田角,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;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。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。」(利廿三:22) 。

   「因為耶和華-你們的神-他是萬神之神,萬王之王,至大的神,大有能力,大而可畏,不以貌取人,也不受賄賂。他為孤兒寡婦伸冤,又憐愛寄居的,賜給他衣食。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,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。」(申十:17-19) 。

    「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睛;耶和華扶起被壓下的人;耶和華喜愛義人。耶和華保護寄居的,扶持孤兒和寡婦,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。」(詩一四六:8-9) 。

    「不可欺壓寡婦、孤兒、寄居的,和貧窮人。誰都不可心裡謀害弟兄。」(亞七:10)。

    換句話說,神如何評價一個教會呢?其中一項重要指標就是看神的百姓如何對待在我們當中的孤兒、寡婦和貧窮、寄居者。

三、海內外跨文化宣教大使命的完成

    另一方面,如果從完成大使命的角度來看,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教授Andrew Walls講過一句經典的話,他說:「除了宗教改革之外,人口移動可說是上帝所使用,使萬民作主門徒最重要的手段。」從亞伯拉罕自願離開本地本族父家、約瑟被賣到埃及為奴、兩百萬人口出埃及、進迦南,被擄到巴比倫、波斯帝國的歷史,初代教會大遭逼迫、門徒四散,固然血淚交織,卻也是叫神的道傳開的重要因素。

四、台灣移工的統計

    內政部統計,在台的移工人數已超過原住民,成為僅次於閩南、客家、外省人之外的第三大族群。「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我國一度實施三級警戒,並全面禁止外國人入境,使移工人數下滑,但隨著疫情趨緩,我國去年移工人數淨增加五萬八千零八十九人,人數累計達七十二萬八千零八十一人,創下史上新高,其中又因為勞動部多次放寬營造業引進移工標準,營造業移工從二O二一年的六千七百五十六人,增加至二O二二年的一萬五千六百八十一人,年增率最高。」(周刊王CTWANT/中國時報林良齊,2023年3月1日報導)[1]也最值得教會關注。

五、移動人口面對的挑戰與教會的回應

    移工普遍會遇到文化衝擊、經濟困乏、雇主或仲介的剝削、信仰迷惑、道德失守等困境,而這些問題,教會其實都可以提供援助。如果有人願意先到移工的母國住一段時間,學習他們的語言文化,再回來做移工的福音工作,更能增加同理心。而與移工母國的教會緊密連結,甚至請求派傳道人來牧養,更能彰顯主內一家,同心協力的好見證。

(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中心主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