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福音第廿四及廿五章,一般稱為「橄欖山論談」,是主耶穌在受難週的週二下午,面對門徒詢問時所做的教導,目的在使門徒能面對苦難的打擊,能持守國度的指望,忠心儆醒等候主的再來。謹以太廿五章主耶穌所說的三個比喻,與工福同工共勉:
/林淑清
一、十個童女的比喻(廿五:1~13)
十個童女等候新郎(耶穌)的心志一樣,等太久睡著了的軟弱童女也一樣,但五個聰明的童女得以在新郎遲延來到時,一同進入坐席,反之,愚拙的童女卻錯失了,其關鍵的原因是聰明的童女有多預備油。油一般代表聖靈,我們靠著聖靈重生,也要靠著聖靈過真實與主連結的生活,儆醒預備主的再來。
二、按才分銀的比喻(廿五:14~30)
神所給每個人的恩賜才幹不同,比喻中五千兩、兩千兩的,都被主稱讚是忠心良善的僕人,得以受託管理,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,反之一千兩的僕人將銀子(才幹)埋藏起來,結果受到責備並失去福份。讓我們忠心積極主動的完成受託的工作。
三、綿羊、山羊的比喻(廿五:31~46)
當主再來時要把綿羊和山羊分開。前者受稱讚進入永生,後者被責備進入永刑。綿羊的愛心是做在弟兄姊妹適時關鍵的需要上。感謝神興起並使用工福團隊,在基層勞工與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宣教上,承擔大使命重要的一環。主說:「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」相信神必記念工福同工對他們的愛。
祝福工福的眾同工:在聖靈裡享受與神真實連結的生命;忠心的發揮不同的恩賜,使事工順利拓展,榮神益人。
(士林靈泉堂牧師)
基督教臺灣福音會內壢教會位於中壢興仁里、自強里與福德里三個里交會之處,如今內壢火車站每天進出人數約有一、兩萬人,當年眾多紡織廠勞工的福音需要,也轉變為各國移工與眾多居民以及新住民的需要。轉眼教會在內壢已經七十多年了,謹試著擬出教會宣教宣言,期勉弟兄姊妹與福音宣教夥伴們。
/嚴家仁
神、人、耶、傳、去、宣、事
1.宣教是神的心意:神愛世人賜下活命恩。「他願意萬人得救,明白真道。」(提前二:4)。
2.宣教因為人有罪:人卻犯罪墮落遠離神。「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,惟有神的恩賜,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,乃是永生。」(羅六:23)。
3.宣教耶穌是中心:耶穌十架救恩為人人。「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,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,就得以在義上活……。」(彼前二:24)。
4.宣教靠聖靈能力:傳揚福音靠聖靈大能。「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,你們就必得著能力,並要在耶路撒冷、猶太全地,和撒瑪利亞,直到地極,作我的見證。」(徒一:8)
5.宣教是為了萬民:去使萬民成為主門徒。「……所以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子聖靈的名,給他們施洗。」(太廿八:18~20)。
6.宣教你我皆有份:宣教事工你我皆有份。「……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」(約廿:21)。
7.宣教是當務之急:事不遲疑完成大使命。「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,……不願有一人沉淪,乃願人人都悔改。」(彼後三:9)。
願以馬內利、福音內壢,每個教會都是一個福音的教會,每個教會都是一個宣教的教會。
(臺灣福音會內壢教會傳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