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為工福宣教伙伴的經歷與見證
林淑珍
四十年前,全台加工區與工業區各處林立,親眼看著一群群離鄉背井的人潮湧入工廠,造就當時台灣經濟的奇蹟。然而時代的改變下,不變的是神國人才培育的心志以及神國度不停止的擴增,藉著連結與分享,「台灣工業福音團契」被神賦予重責,我們融入宣教夥伴群體中,一起攜手與神同行並向前邁開!
淺談教會於越南事工的「深耕細作」:
一、 誤打誤撞的起步(一九九八年至二OO五年)
── 越南新娘事工
1. 大部分的越南新娘來自北越的貧窮家庭,多數沒有小學畢業。
2. 我們在舊工廠最多的台中太平地區租借一個車庫,教不會騎機車的越南新娘考取駕照,及教中文、泡茶、唱卡拉OK,並在附近公園進行福音茶會。
3. 天主教馬利諾會沙鹿白神父主動奉獻了兩年的經費,另外台中阮修女因關顧從家庭或工廠逃逸的越籍女子,屢次遭遇黑道或地方角頭人物的騷擾,當局考慮安全性而被調離。
4. 越南新娘是台灣外籍配偶的大宗,因中越的文化及生活習慣比較接近,有七成以上的越南新娘是透過買賣而來。
5. 當地的華僑成為統包商,透過各地旗下的小媒人去尋找、調度、代辦相關結婚手續。這樣的異國婚姻,保有濃厚的商品交易色彩,統稱「灰色產業鏈」。
二、 認領關愛與支援配搭(二OO五年至二OO八年)
── 越南外配、越南移工事工
1. 至此從太平的地點轉移至北屯舊社,在公園教導讚美操,另有不定期的家庭歡樂派。
2. 此時期潭福同工、內地會宣教士、國際差傳會短宣觀摩期,先後逐步研發牧養的策略;但同時,也有因個人重大事故或身體病痛,多位同工相繼更動或遷離。
3. 二OO八年台灣修改「移民法」,將婚姻仲介修正為「公益化」,禁止跨國婚姻商業化,減少婚姻物化,但成效不彰。
4. 國人普遍不喜歡的「骯髒、危險、辛苦」的3K收入,讓飄洋過海的移工們為賺錢寄回家或償還巨大的仲介費,都拼命加班身心俱疲。
5. 團隊在逐步緩慢地付出瞭解和關愛下,將責任範圍鎖定在越南族群,也就是專注於神所託付給我們的。需要充分的了解研究分析和禱告、商討,持續尋求神的引領。
三、台灣本地跨文化宣教(二O 一O年至二O一九年)
── 新住民
1. 以潭子福音中心為宣教的平台,由國際差傳會陳玉春牧師主導,以及多倫多台恩教會差派的服事伙伴林玉芸長老、唐柔志工老師、淑英傳道、客西馬尼教會的越南小組,共同組成的事奉團隊,我們齊心努力得著越南族群的眾多靈魂。
2. 此時期雖然仍有接二連三的重大事件發生,二O一二年遭逢新住民被槍殺死亡之痛,當舉行追思聚會時,但感謝主,其前夫決志信主。另二O一五年移工阮文訊弟兄考上神學院,卻數度簽證未果無法入境,大大影響門徒傳承的培訓計劃。
3. 我們雖不明白神的心意,靠著主繼續相信神美善的帶領,一起去突破各種艱困環境,先後舉辦了三次越南福音營會,也召募新住民阮如水姐妹成為越南事工的半職幹事。
感謝神使我成為傳道人,也一直以宣教為使命,除本島的異文化宣教、客家的近文化宣教,也有海外的宣教,直到如今。宣教使命不間斷,盼望將來與工福也有更深度的連結,這是我的期待。
(台中客西馬尼行道會牧師)